要理解如何实现长上下文,我们必须先知道为什么它曾经是一个巨大的技术瓶颈。这要从大模型的“心脏”——Transformer 架构和它的自注意力机制 (Self-Attention) 说起。
Transformer 的核心思想是,在处理一个句子时,句子中的每一个词(Token)都要和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其他词计算一个“注意力分数”。这个分数代表了这两个词之间的关联程度。
优点:这种机制赋予了模型无与伦-比的全局理解能力。模型能轻易地发现“我今天去了银行,把钱存了进去”中的“银行”指的是金融机构,而不是河岸。
缺点(诅咒):它的计算量是平方级别(O(n²))的。
举个例子:
处理一个 1,000 个 Token 的文本,需要的计算量大约是 1,000 x 1,000 = 100万次。
处理一个 100,000 个 Token 的文本,需要的计算量大约是 100,000 x 100,000 = 100亿次!
这个计算量和所需的显存会随着上下文长度的增加而指数级爆炸,直接限制了我们能处理的文本长度。这就是所有长上下文技术需要解决的核心难题:如何打破 O(n²) 的诅咒?
为了打破这个诅咒,研究者们开发了多种技术,其核心思想都是一样的:不再让每个词都去看所有的词,而是用更聪明的方式去“抽查”或“近似”地计算注意力。
这是最直观的方法,也是很多早期长上下文模型(如 Longformer)的基础。
原理:不再看全文,每个 Token 只关注它左右两边固定大小(例如512个词)的“窗口”内的其他 Token。
比喻:就像我们阅读时,主要精力集中在当前段落,而不是同时看着第一页和最后一页。
优点:将计算复杂度从 O(n²) 降低到了 O(n * w),其中 w 是窗口大小,计算量变成了线性增长。
缺点:牺牲了真正的全局关联能力。窗口外的两个词无法直接建立联系。
为了弥补这个缺点,通常会给一些特殊的“全局Token”权限,让它们可以被所有其他Token看到,或者让窗口之间有一些重叠。
这是对滑动窗口的进化,它认为有些注意力模式比其他模式更重要。
原理:除了滑动窗口内的局部注意力,还引入了其他几种“稀疏”的模式:
扩张/空洞注意力 (Dilated/Strided): 像跳着看一样,关注第1、5、10、15...个词,以捕捉更远距离的依赖。
全局注意力 (Global Attention): 预先设定一些“重要”的词(比如文档标题、段落开头),让所有词都去关注它们。
代表模型:Longformer, BigBird。
比喻:阅读一本书时,我们不仅会仔细看当前段落(滑动窗口),还会时不时地回顾一下章节标题(全局注意力),或者快速扫读跳着看(扩张注意力)。
有些方法试图从根本上改变 Transformer 的结构。
状态空间模型 (State Space Models - SSM): 如 Mamba。这类模型的思想完全不同。它不再计算一个巨大的注意力矩阵,而是通过一个高度压缩的“状态”或“记忆”来处理序列。
原理:模型在读取文本时,会不断更新一个内部的“状态”,这个状态像一个滚动的摘要,包含了到目前为止的所有关键信息。当处理新词时,它只需要结合新词和这个“状态”即可,而不需要回头看所有的原文。
比喻: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秘书在听一场漫长的会议。他不需要记住老板说的每一个字,而是在脑中不断提炼和更新会议的要点、结论和待办事项。
优点:计算复杂度是线性的 O(n),在处理超长序列上极具潜力。
这是一个非常实用、但与上述技术有本质区别的“作弊”方法。它不追求让模型“记住”所有内容,而是让模型学会“开卷考试”。
原理:
索引 (Indexing): 预先将长文档切分成小块,用一个模型(如Embedding Model)将每个小块转换成数学向量,存入一个向量数据库。
检索 (Retrieval): 当用户提问时,先将问题也转换成向量,然后去数据库里搜索最相关的几个文本块。
生成 (Generation): 将用户的原始问题和搜索到的相关文本块,一起打包塞进大模型的短上下文窗口里,让模型根据这些“参考资料”来回答问题。
优点:成本低、效果好、信息可追溯,能处理几乎无限长的文档。
缺点:它不是真正的长上下文“理解”,如果问题的答案需要综合文档中相隔很远的多个部分才能得出,RAG 可能会因为无法一次性检索到所有相关块而失败。
现在我们来看 Gemini,尤其是发布了百万级上下文窗口的 Gemini 1.5 Pro。
首先,一个关键点:Google 并未完全公开其实现长上下文的具体技术细节。这是他们的核心商业机密。但是,根据他们发布的论文、博客和技术报告,我们可以拼凑出其实现的关键组成部分和技术方向。
这是 Google 明确指出的、Gemini 的核心架构之一。
什么是 MoE?:传统的模型是一个巨大的、统一的神经网络。而 MoE 模型则像一个“专家委员会”。它由多个更小、更专业的“专家”子网络和一个“门控网络”(Router)组成。
工作原理:当处理一个输入(比如一个词)时,门控网络会快速判断:“这个问题应该由哪几个专家来处理最合适?”然后它只激活那一两个相关的专家网络来处理计算,其他所有专家则保持休眠。
这和长上下文有什么关系?:MoE 不直接解决 O(n²) 的注意力问题,但它是一种极致的效率优化。通过每次只激活一小部分模型参数,MoE 极大地降低了单步计算的成本。这就像运营一个公司,你不需要每次开会都把所有员工叫上,只需要把相关部门的叫来就行。
关键作用:这种效率上的巨大提升,“释放”了大量的计算资源和内存,使得 Google 有能力去实现和运行那些本身计算量就很大的高级长上下文算法。可以说,MoE 是实现超长上下文的“基础底座”和“加速器”。
虽然 Google 没有明说,但行业内普遍认为 Gemini 1.5 Pro 不太可能完全抛弃 Transformer 的注意力机制。最可能的实现是:
一种极其复杂的、专有的稀疏注意力变体。它可能融合了滑动窗口、全局标记、以及基于数据动态决定注意力模式等多种技巧。
多头注意力的优化:在 Transformer 中,注意力计算是并行在多个“头”(Head)上进行的。Google 可能设计了不同的头来负责不同类型的注意力模式(一些负责局部,一些负责全局,一些负责稀疏模式),然后将结果融合。
Gemini 的一个巨大突破是其原生的多模态能力。它的长上下文窗口不仅能处理文本,还能直接“看”长达数小时的视频、“听”长达数小时的音频。
这意味着,Gemini 在底层拥有一个强大的能力,可以将不同模态的数据(视频帧、音频波形、文字Token)转换成一种统一的、可供注意力机制处理的数学表示。
这个工程实现极其复杂,它保证了模型可以在一个统一的语义空间里,对来自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交叉引用和推理,这是其长上下文能力的核心特征之一。
Gemini 的长上下文能力 ≈ 高度优化的专有稀疏注意力 + MoE 架构带来的极致效率 + 原生多模态的统一数据处理
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如果说传统的 Transformer 是让一个全才(大神经网络)去暴力阅读(O(n²))一本纯文字的书。
那么 Gemini 1.5 Pro 就是组建了一个“专家委员会”(MoE 架构),让他们用一套极其高效的速读和精读结合的技巧(专有稀疏注意力),去阅读一本图文并茂、还带视频和音频的多媒体百科全书(原生多模态)。
这种从架构、算法到数据处理的全栈式创新,共同造就了 Gemini 在长上下文处理上的突破。
Comments (0)